在此背景下,中下游制造業或有望迎利潤率預期改善契機。而備受困擾的家電行業也受到了市場的關注,但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到底對行業有多大影響,家電行業又是否有望迎來拐點呢?
銅價大幅回落,家電行業拐點來了?
今年2月國際形勢動蕩不穩,西方國家的對俄制裁導致國際市場上石油、銅、鎳等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。而家電生產所使用的大宗原材料為鋼、鋁、銅、塑料等,且這些原料占冰空洗產品成本的5-6成。
對此家電企業不得不選擇提高價格,以保持產品的利潤。但面對本就不高的市場需求,價格上漲無疑是雪上加霜。
但近日,曾讓眾多家電企業“頭疼”的上游大宗材料價格正在回落。作為“帶頭大哥”銅的價格延續下行態勢。
據統計,7月6日,倫敦LME銅價一度下探至7300美元/噸以下,創一年來新低。與年內高點相比,下跌幅度達到32.77%。二季度鋁均價環比下降7.1%,冷軋板環比下降2.18%。
業內人士表示,上述大宗原材料價格回落將降低家電企業生產成本。銅價下降速度最快,銅材用料較多的空調產業鏈企業有望率先受益。在均價持續提升的背景下,白電也是受益最明顯的細分領域。
現如今,大宗材料價格回落對于家電企業降本無疑是有利的,但要說家電行業的拐點來了卻還未必。
事實上,就在今年5月份,作為國內三大家電巨頭之一美的集團(000333)其一場電話會內容在網絡上曝光,高管在會上說明和解讀了公司2022年的戰略規劃。
會上,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示,2022年公司目標是收入合理、恢復盈利,重點在于改善盈利能力。具體目標是恢復到2019年盈利水平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方洪波還表示,“未來三年行業會面臨比較大的困難,是前所未有的寒冬。”
而“寒冬”一詞或許稍微有些夸大,但家電行業面臨的困難確已肉眼可見。
家電行業困境重重
眾所周知,家電作為房地產業的下游配套產業,近二十多年都是依附于房地產市場發展,即便房產銷售對于家電有6個月左右的滯后性,但依然不可否認,房地產市場黃金十年,也帶動了家電行業的飛速發展。
然而,近年來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,經濟承壓,房地產市場收緊。2021年,我國的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期,樓市銷售低迷。與房地產行業深度綁定的家居建材供應商首先受到波及,家電行業開始增長乏力。
數據顯示,我國家電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到高峰,接近萬億規模,此后便呈現出下降趨勢。2020年受疫情影響,家電行業再次遭受沖擊,市場規模下降為8333億元,同比下降6.5%。
而2021年,雖然因疫情抑制的需求釋放家電市場有所恢復,但力度卻并不強烈。據賽迪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1年我國家電市場規模8811億元,同比增長5.7%。
時間來到2022年,行業處境反而更加艱難。
除了此前提到的原材料價格的上漲,更需要注意的是市場需求下降。
一方面樓市低迷帶來的影響仍在持續,而另一方面則與大型家電換代頻率有關。與手機等數碼產品不同,包括空調、冰箱在內的傳統家電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快速迭代的需求,“不壞不換”消費理念在過去一代人的心中根深蒂固。
此外,家電行業在家電下鄉等政策的支撐下,冰箱、洗衣機、彩電、空調等傳統家電的普及程度已經很高。這也意味著剩余空間的縮小。加上受疫情影響,市場消費情緒消費能力都有所下降,這更壓縮了市場需求。
所以,即便現在疫情形勢好轉、樓市也開始回暖,家電行業開始逐步恢復,部分企業業績也有望改善,但一方面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尚需要不少時日,而想再現往日輝煌或許就更難了。
機遇和挑戰
問題來了,是否家電行業不再具備關注價值了呢?當然不是。
事實上,雖然整體來看家電行業經歷相對艱難時期,但深入去看就會發現結構性機會依然存在。
在傳統家電需求相對疲軟的同時,小家電需求卻逆勢上漲,這也為家電行業帶來新的活力。
所謂家電,其本質是服務于消費者“偷懶”和“優化生活”兩大需求的一件物品,而這樣的需求永不過時。
相反,在當今消費群體年輕化,宅經濟盛行的時代,這樣的需求被無限放大。怎么方便怎么來,怎么智能怎么來,甚至于怎么漂亮怎么來,這就是當前年輕一代消費者最真實的需求。
結果就是小家電市場空前火爆,掃地機器人(300024)、空氣炸鍋、洗碗機、炒菜機器人等等產品層出不窮,而這類小家電甚至還具備傳統大家電飛速更新迭代的優勢。以掃地機器人為例,兩年前買的和現在買的在功能和性能上就已是天差地別。
而小家電行業還在持續發展過程中,2020年我國小家電市場市場規模已達4500億元,預估2023年能達到6000億以上的規模。
但隨著小家電市場的火爆,整個小家電行業的競爭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會越來越激烈。對企業來說,深挖并貼近客戶細分需求,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而家電行業在變革中向前,總有挑戰,也總有新機遇出現。